在香港的飲食界中,我們很常看到因為本是親人卻因不同問題而分開發展的品牌,有些是為了良性發展,有些是為了意見不合等種種問題,如大家熟悉的大家樂及大快活、譚仔及譚仔三哥等;而在運動界這情況亦曾出現,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Adidas 和 Puma。
時間跳到約 1900 年,在德國南部的「Herzogenaurach」小鎮,有一對兄弟名為 Rudolf Dassler 及弟弟 Adolf Dassler 。他們出生在一個鞋匠家庭,自小便經常接觸與製鞋有關的東西,久而久之,兩兄弟都對該方面相當有興趣,便開始著手構思設計和研究不同鞋款,開展他們造鞋的事業。起初鞋廠只是由弟弟 Adolf 打理,到後來哥哥 Rudolf 的加入,憑著他曾在工廠擔任主管及皮革批發,專門負責銷售工作;而弟弟在製鞋方面充滿才華,可算是該方面的天才,兩兄弟雙劍合壁,成立兄弟鞋廠(Gebrüder Dassler Schuhfabrik),銷量慢慢成長。
到了 1936 年柏林奧運會,弟弟向美國傳奇田徑選手 - Jesse Owens 推薦了自己做的跑鞋,最終 Owens 穿著該跑鞋贏得了 4 面金牌,Dassler 運動鞋因此一炮而紅,銷量高達到20萬對。直到二戰結束後,兩兄弟被送到了美國,待遇大相逕庭,弟弟憑著造鞋的技術和設計,加上曾協助 Jesse Owens 比賽,很快就能夠在美國繼續發展;而哥哥卻沒有弟弟般幸運,因為自身有納粹背景令他被當成戰俘,關進拘留營長達 12 個月才被獲釋。他認為是弟弟告密出賣自己,兩人因此決裂,從此勢不兩立。決定分家以後各走各路。哥哥以自己的小名「Rudi」成立了另一間名為「Ruda」的鞋廠,後期便改為現在大家認知的「Puma」;而弟弟為公司以其小名「Adi」,結合姓氏「Dassler」命名為「Adidas」。雖然在 1980 年代後期「Puma」和「Adidas」都經已轉賣給第三方,但兩大品牌卻互相繼續競爭。
Adidas 和 Puma 最新系列現已在 HBX 發售,可按此立刻選購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及下載 HBX 應用程式接收最新資訊。